全國圖書館界共同開展記憶資源搶救與建設倡議書 |
全國圖書館界的同仁們: 我們所處的時代,是一個偉大的時代。中華民族正在經歷著偉大的復興;中國人民正在實現著燦爛的中國夢。這是一個需要凝聚力、創造力的時代,這是一個需要構建文化自信、精神共識的時代。 自信與共識,來自于我們共同的記憶。我們是誰?我們從哪里來?記憶成為了歷史,而歷史造就了我們。有了共同的記憶,我們才能記住我們所走過的路,才能記住我們曾經的輝煌與苦難;有了共同的記憶,我們才能傳承我們的文化,守護我們的價值,捍衛我們的尊嚴。正是因為我們擁有著對過去的共同記憶,我們才擁有了對未來的共同夢想,我們才能榮辱與共,開創未來。 我們的記憶正在經受著考驗。在我們身邊,傳統文化遺產賴以生存的土壤正在改變,很多精湛的技藝、悠久的習俗正在逐漸式微、消失;在我們身邊,很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、見證者正在垂垂老去,隨著他們同樣老去的還有他們對國家、對民族的記憶;在我們身邊,諸多偉大的學者、科學家、藝術家已年近古稀,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完全地表達,他們的智慧還等待著人們去聆聽、去記錄;還有著許許多多的普通人,他們平凡而樸實,但他們對家庭、對家鄉、對過去的記憶卻獨特而細膩,而他們的故事卻無人知曉;更有著大量的承載著人生經歷和歷史細節的筆記、書信、照片,隨著其主人生命的消失,而各自飄零乃至湮滅。 圖書館是人類文明的傳承之所。搶救記憶,保存記憶,是歷史和時代交給我們——圖書館人的使命。我們要將包括口述史料、影音文獻、個人文獻等在內的記憶資源建設,當做我們新的航線、新的田野,去勇敢探索、辛勤耕耘。我們要采用口述史訪問的方式,將這些原本只存在于人們腦海之中的珍貴記憶保存起來;我們要采用影音拍攝的方式,把瀕臨消失的傳統技藝、傳統藝術和文化現象記錄下來。我們不僅要敞開大門,更要走出大門,主動去采訪、去收集大量的散落在民間的、在學者手中的、在不同機構當中的記憶資源;我們要面對大眾,不僅為他們提供記憶的服務,更要服務于他們的記憶。將一個個鮮活的、獨立個體記憶以及記憶的載體保存下來,匯總起來。圖書館,應該成為記憶資源的匯聚之地、創造之地、傳承之地。 在此,我們提出以下五點倡議: 生命有限,記憶永存。讓我們攜起手來,行動起來—— 給我們的時代,為我們的后代,構建一個共同記憶的棲息之所,中華文明的永續傳承之地! 中國記憶項目資源共建共享倡議單位: 2015年12月16日 廣州 |
國家圖書館版權所有 |